腳底痛不單純,如何做到周全強化筋膜韌帶、解除足底筋膜炎?
起床第一步好痛!足底筋膜炎作怪
有些人每天早晨下床時,腳一踩地準備站起時、或是起身後跨出第一步時,立刻感到腳底一陣錐心的強烈痛楚,這往往代表著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已經存在了。
足底筋膜有如足部避震器
足底筋膜由多層纖維筋膜所構成,一端與腳底跟骨相連,另一端呈放射狀向前延伸附著於趾骨,是支撐足弓的重要結構,並給予足弓適度的彈性,功能有如避震器,站立時承受我們全身的重量、行走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有多重病因
足底筋膜炎的致病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足底過度受到刺激。舉例來說,長時間站走或跑步、某些運動項目的反覆踩地動作、或是常走健康步道讓足底反覆在不該受力的地方受力,都是常見的病例。再者,隨著年紀增長,腳骨的韌帶與肌腱開始退化,支撐的作用更加仰賴足底筋膜,刺激也就有增無減了。此外,扁平足和高足弓因吸收地面反作用力的調節功能較差,也會增加發生足底筋膜炎的機率。值得注意的是,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像是鞋底太硬,也是原因之一。
足底筋膜炎症狀與病程
由於人體的重量有60% 由兩腳的跟骨來承受,因此足底筋膜炎的疼痛部位約有90% 即發生於靠近足跟的腳底,只有少數發生於足弓與前足。在發炎初期,症狀會出現於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只要經過休息,疼痛即會緩解。倘若未及早接受治療,發炎所引發的疼痛症狀即會如影隨行地持續產生、甚至導致寸步難行。至於「早晨痛徹心扉的第一步」,則是由於睡眠時足底筋膜長時間處於休息狀態、沒有伸展的機會,而在突然間起身時受到猛然拉扯,足底筋膜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張力,以致於馬上疼痛大作。
足底筋膜炎之傳統治療
改善足底筋膜炎的傳統治療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短波和超音波等物理治療、以及足底筋膜伸展運動訓練等。若接受傳統療法超過三個月卻不見好轉、或仍然反覆發作,則建議考慮增生療法。
增生療法/PRP注射聰明對付足底筋膜炎
所謂增生療法 (prolotherapy) 係針對疼痛根源進行精準治療,以足底筋膜炎的治療來說,首重讓受傷的筋膜能夠修復,作法為借助軟組織超音波的導引進行多點注射,將注射藥劑 (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直接注射至足底筋膜與腳底跟骨相連處,以刺激足底筋膜自行重新修復,改善慢性發炎狀況,進而告別疼痛。
在接受增生療法獲得改善後,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因為站和走可說是每天無可避免的動作,於是,避免長時間站走、使用足跟墊或穿著氣墊鞋、避免跑步、爬山、健行等運動,是預防復發的不二法門。一旦感到腳底隱隱作痛,就必須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立刻休息,必要時及早就醫,才能避免問題擴大。
增生療法/PRP注射須知
有些情況則不適合增生療法,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軟組織全斷、開放性骨折、開放性傷口、或患部處於感染發炎狀態等。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
增生療法須多點注射、多次治療,可能令人怯步,還好注射時會使用很細的針和少量麻藥來減少疼痛。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