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2015-12-31

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台灣增生醫學會副理事長/超音波及再生注射治療講師

全台灣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要改善關節硬梆梆,就得講究軟實力,這點靠的不是消炎止痛藥,而是得掌握激發修復力的增生之鑰。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以往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多數是年長者,近年來因運動風氣盛行而有年輕化的現象,類似案例在門診中時常可見。

在人體各種關節疾病中,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或因肥胖、過度使用、遭受外力傷害等,均會導致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腱、韌帶、與包覆關節腔之關節囊)退化或受傷,進而因強度不足而影響關節穩定度並產生不適或疼痛,久而久之即造成關節面軟骨逐漸磨損,這時,退化性關節炎就已經發生了。

膝蓋受傷,增生治療,PRP注射

「針」對軟組織 增生軟實力

由於膝關節疼痛主要肇因於關節不穩定,而關節穩定度則取決於軟組織的強度,因此治療軟組織才是根本。尤稚凱醫師指出,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是針對軟組織進行精準治療,先透過超音波檢查,評估患部軟組織的變化以規劃療程;治療時亦在超音波導引之下,將注射藥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水、微生素B12、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直接注射在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和關節面軟骨等病灶,以啟動增生機制,幫助軟組織重新修復與軟骨增生,不僅改善疼痛,更因軟組織強度增加而提高了關節穩定度,延緩退化。

延伸閱讀:深入瞭解增生療法

退化性膝關節炎依嚴重程度共分為四級,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林家弘醫師說明,若病程屬於第一級之關節面軟骨軟化,增生療法係針對膝關節周圍韌帶及關節內施打,可提升修復速度,若出現軟骨纖維化、產生軟骨碎片、甚至磨損殆盡等屬於二、三、四級程度時,治療範圍及強度要再提升,才能使修復速率大於破壞。整體而言,未達四級的患者接受增生療法後效果較好,療程建議至少四至六次注射,病情嚴重者需增加次數;若已達四級,高濃度葡萄糖雖可改善疼痛,但對於軟骨修復改善度不大,國外醫師通常會使用更強的增生療法藥劑。

至於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尤稚凱醫師補充,常出現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和其他注射治療並無不同。此外,有些對象不適合接受增生療法,包括開放性骨折的傷者、惡性腫瘤患者、孕婦等,若患部為開放性傷口、或處於感染發炎狀態,亦不適合。

增生療法×復健運動 效果更加乘

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疼痛醫學會為增生注射治療的定位所發表的文章,顯示48%到82%的患者滿意增生注射治療的療效,代表此項治療效果不錯,但並非萬靈丹。因此,在接受增生療法之後若能配合一定程度的物理治療,並持續加強腿部肌力訓練,效果會更為加乘。

增生療法因須多點注射、且須多次治療,可能令人怯步,不過,治療上會使用很細的針以及少量麻藥,來減低注射時的疼痛。由於治療後多可獲得明顯改善,患者的接受度日益提高。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需審慎選擇醫師,最好求助曾接受過增生療法注射技術訓練之專業醫師,較能確保治療品質。

有些情況則不適合增生療法,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軟組織全斷、開放性骨折、開放性傷口、或患部處於感染發炎狀態等。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

醫師專欄連結

劉博仁醫師

尤稚凱醫師

洪辰宇醫師

黃昱喆醫學博士

黃佳君醫師

康曉妍醫師

陳光耀教授

曾家瑜醫師

吳佳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