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治療推薦「電磁波物理療法」,可進入深層組織刺激肌肉、增強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腫脹-以下背痛為例

撰文:菁英診所,審閱:周適偉教授醫師

疼痛是文明社會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中,腰痛或下背痛是一般人群中非常普遍的問題,多數人至少都有一次下背痛的經驗。大多數的情況是可以在幾天內舒緩,有些病例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緩解,若其中缺乏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加重病狀。

引發肌肉關節疼痛的原因

肌肉關節疼痛引發的原因不外乎: 意外傷害、做太多、坐太久。例如,當一個人舉起太重的重量時,這會導致背部肌肉或韌帶拉傷、撕裂或痙攣,就是因為意外導致的下背痛;許多動作涉及重覆或長時間的坐、起坐、站立、扭轉運動等,造成特定肌肉的受傷;此外,長期保持錯誤的姿勢,例如長時間不當坐姿、反覆對腰椎施加機械性壓力,導致肌肉攣縮,產生疼痛和不適感,與直立姿勢相比,坐姿減少腰椎前凸,卻增加腰部肌肉的不當活動、椎間盤壓力和坐骨尾骨壓力,這些就和下背痛的出現有關。

有關疼痛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疼痛定義為與實際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主觀上不愉快的感覺體驗,並且通常伴隨有活動受限。

超過三個月以上的下背痛被定義為持續性或慢性下背痛,會有身體機能改變的多樣症狀,包括:行動受限、記憶障礙、功能障礙和精神症狀(焦慮或抑鬱症)。

慢性疼痛非侵入性療法建議

(一)藥物治療

在疼痛管理的專業治療方面,藥物治療是一種方式,然而可能會有藥物成癮和時效性等副作用。根據研究,超過一半以上接受治療的病患認為藥物治療效用不佳,只有少數患者可以恢復到無痛狀態。因此,其它無副作用、且無創的治療方案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二)電磁波物理療法

其中,物理療法就經常被應用到,物理療法定義為外部能量對人體有機體的作用,其鎮痛作用機制已被幾種神經生理學緩解疼痛的理論所解釋。

物理療法中的一種新型電磁波療法,原理是高強度電磁場與神經肌肉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感應強度以特斯拉(tesla)為單位的電磁場穿過神經肌肉組織,在神經肌肉組織中感應電流並啟動神經元細胞的去極化,然後導致選擇性肌肉收縮。在疼痛治療的應用上,甚至無需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即可進入深層組織。治療效果包括肌肉刺激、血液循環增強、疼痛和腫脹緩解。

電磁波療法 電磁波療法在疼痛治療的應用上,甚至無需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即可進入深層組織

(三)核心運動訓練

經過醫療院所的治療之後,結合居家的核心運動訓練有助於各種慢性疼痛的療效,讓各部位受到的傷害,可以早日康復。

網路上有一些復健專科醫師示範教學的運動訓練,根據疼痛部位、病症,選擇適當的運動,透過逐步演練,彷彿醫師在旁親自指導、詳細解說,透過簡單重複的幾種動作可以讓自己擺脫病痛,享受自在人生。

腰部核心訓練 - 橋式抬腰

(四)坐姿矯正

經過電磁波治療、核心運動訓練,疼痛問題得到解決。然而,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偏向靜態,工作和休閒也大都坐在椅子上度過,若依舊長時間的坐姿不當、腰椎反覆承受不當機械性壓力,導致肌肉攣縮,同樣的問題又會慢慢浮現出來。因此,除了坐姿的調整,一個有兼具骨盆平衡矯正功能和尾椎活動保護作用的坐墊對於長期疼痛的預防是進一步應該考慮的措施。

長時間的坐姿不當、腰椎反覆承受不當機械性壓力,導致肌肉攣縮 長時間的坐姿不當、腰椎反覆承受不當機械性壓力,導致肌肉攣縮
新竹分院即將開幕

想要逆轉關節老化、告別惱人疼痛?請即刻行動!

立即預約